供稿: 党政办 | 时间: 2012-05-27 | 次数: |
5月18日至20日,河南省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在信阳师范学院举行,我院副院长郑小九教授和邵发军教师参加了会议。
省教育厅思政处徐军保同志在讲话中总结了近年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的主要成就,肯定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的贡献,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意义,通报了2012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小九教授在来自全省30所本科高校的领导大会上作了研讨报告。在交流和研讨中,他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学院的具体实际,分别就教学机构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社会实践教学与经费、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典型发言和交流。
随后,应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的邀请,我院副院长郑小九教授在信阳师范学院贤林讲坛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中的荣与辱”的学术报告,2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郑小九教授从荣辱与人性、荣辱与社会、荣辱与价值、荣辱与德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文化中的荣辱观念。他认为,儒家、法家将“好荣恶辱”视为人的自然欲望,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揭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孔子“富之”而后“教之”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从“衣食足”的前提出发不能必然推出“知荣辱”的结论,荣辱感的建立既依赖于民众物质生活的丰裕,也必须有文化教育跟进。郑小九教授指出,荣辱问题的实质是价值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不同的荣辱选择;以金钱、权力、享受为内容的“人爵”、“势荣”不是真正的荣耀,正确的选择是追求“天爵”、“义荣”,就是要把荣誉建立在德性、知识、才能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