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2019版网站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大基本命题
供稿: (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5月 时间: 2011-12-10 次数:

200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把握时代本质、主题和特征的过程中,以反映时代的理论思维,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紧贴时代变迁的脉搏,科学地解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三个基本的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何以能时代化?如何时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时代化?

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在2005年出版过一本《卡尔·马克思》的著作。阿塔利本人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认为,“重新回顾马克思的一生,我们还会意识到这位在无数悖论之中被审视的卓绝灵魂充满了极度的现代性。”[1]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过时,而是永远充满着时代的活力,不管时代在西方学者那里是用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或是后现代主义来表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推进时代化是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尤其是“后一性质的确完全地和无条件地使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2],革命性使其勇立时代和历史的潮头;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创新精神使其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引导社会发展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他们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推动理论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即便对《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伟大文献,他们也强调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1872年在《宣言》发表24周年时,他们一方面肯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站在时代前列的创新品质,江泽民多次进行过论述。2000年6月5日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3]2000年10月11日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江泽民又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4]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又一次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5]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回答时代的挑战,推进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想在21世纪取得新的辉煌,就应当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在面临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伴随着越来巨大的风险。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讲:“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的不说,只要看一看党的十五大以来这两年多时间,我们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发生了美国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法轮功’邪教组织聚众闹事、李登辉抛出分裂祖国的所谓‘两国论’以及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在台湾地区选举中当选等重大事件。可以说,形势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6]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风险,胡锦涛在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有十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我之所以要突出地讲忧患意识,是因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在国际国内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下,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很现实的。我们必须有足够估计,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如说,发生非典疫情那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影响全局的严重自然灾害,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严重金融风波,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发生影响我国的局部军事冲突,发生国际反华势力纠集起来对我国施压的情况,发生‘台独’事变,发生‘藏独’、‘东突独’等分裂势力、恐怖势力的严重破坏活动等等。”[7]胡锦涛一连用了“九个发生”,实际上,这种估计非常准确: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了,就是甲流;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了,就是2008年1月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月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严重的金融危机发生了,就是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国际反华势力纠集起来对我国施压的情况发生了,就是2008年3月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反华势力纠集;“藏独”发生了,就是2008年拉萨的3·14事件;“东突独”也发生了,就是2009年的乌鲁木齐的7·5事件。要想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矛盾增多、爬坡过坎儿的新世纪新阶段比较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风云变幻,在这种变幻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误判形势而带来的损失。

二、马克思主义何以能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时代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底蕴就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强大理论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说话,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把工人阶级作为新世界的缔造者,因而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内在心灵的共鸣。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汉斯·摩根索讲过一个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有趣故事。摩根索的童年曾经在德国巴伐利亚度过,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摩根索的父亲是科堡工人生活区的一名医生,经常在去探望病人的时候带着儿子;他的很多病人都死于肺结核。作为一名医生他对于挽救他们的生命做的很少,但是他可以提供帮助使更有尊严地死去。当摩根索的父亲问病人有什么最后要求时,许多工人都说他们希望去世时有一本《共产党宣言》陪着他们。他们请求医生,不要让牧师溜进来把《圣经》放在他们身上以代替《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和创造历史,就在于它始终和一个伟大的阶级——工人阶级及其解放运动血脉相连,其历史必定与工人阶级之解放历程同在,必定与工人阶级同呼吸、共命运,必定与劳动大众的利益、要求、情感融为一体。马克思曾经讲:《资本论》是写给德国工人阶级的通俗读物。由此可以看出,德国19世纪60年代工人阶级的理论素养是非常高的。这一素养与德国民族的文化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长期受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的熏陶,因而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深入他们的血肉。什么是理论感?就是基层党员理论兴趣、理论素养、理论信仰、理论思维、理论积累的整体反映。恩格斯在1886年初指出,随着1848年革命而来的是,“有教养的”德国人抛弃了理论,“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相反,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8]马克思主义最重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最重视工人阶级英勇地奋不顾身地创造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坚持从正在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的观点出发来观察世界历史,这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了深厚的阶级基础和主体基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时代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的品质。彻底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这种彻底的实践精神表现为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深层的动因;第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第四,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重要的动力源。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运动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一个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否背离?两者适应或者背离的情形怎样等等。在科学回答这些实践本质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就实现了自身的时代化。彻底的实践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认识世界的强大武器,更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杠杆。一位名叫罗伯特·佩恩的资产阶级学者在196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心惊肉跳”地说了这样一番话,这番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他说:“我们今天称之为共产主义的东西是列宁的发明,是他那丰富的大脑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的产物。他那狂热的意志像杠杆一样企图把整个地球撬入他指定的轨道之中,由于他撬得如此有力,以至于我们这个世界至今仍然颤抖不止!”正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生机勃勃。

三、马克思主义如何时代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既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片面肢解和教条理解,也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附加。

首先,我们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及趋势,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对种种挑战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美国《大西洋月刊》2009年4月号发表题为“卡尔·马克思的复仇”的文章。文章讲:“1999年出版《马克思传》的英国作家弗朗西斯·惠恩,最近出版了一本《<资本论>解析》,他的结论是,马克思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弗朗西斯·惠恩指出:在马克思著作里会读到,他预言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陷入停顿并开始腐朽,由于疯狂投机,底特律汽车城有可能停止生产汽车;还会读到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之间的激烈争斗,资本主义危机爆发时,失业和饥饿开始蔓延,某个偏僻角落的动荡会导致整个体系的中心发生动荡和恐慌等;还会看到,马克思是全球化的先知,他关于“各民族普遍相互依赖”现在仍然惊人地适用,他对全球化的形容在今天仍像150年前一样犀利——“利润率下降,趋于垄断……”[9]我们要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体系和科学方法,更加准确地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轨迹,更好地推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很多著作都具有分析社会变化的方法论意义。例如马克思写于1851年—1852年3月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深刻剖析了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的变动及其趋势。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恩格斯在1885年写的第三版序言中讲: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样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2007年,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重新在德国出版,由弗伦斯堡大学社会学教授毫克·布鲁恩霍斯特作序。他强调了这篇文章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雾月十八日》不仅对于历史编纂学、社会学和政治理论,而且对宪法理论和议会民主理论来说是经典的,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献。”可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蕴含着代表人民利益和愿望、体现人类发展正确方向的理想信念,蕴含着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和意志的精神力量,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精神,敢于直面现实的挑战,包括现实发展带来的挑战和理论领域的重大争论,清晰而明确地回答时代的话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敢于迎接时代挑战的品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是这种品格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生中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撰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广为流转的政治文本——《共产党宣言》和“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从理论变成了运动;列宁在一生中以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和时代主题是“革命与战争”的理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条件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迎接时代挑战,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来观察世界的变化,在推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前世界有三大变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这三大变化,就会得出三点认识:其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体现各国的意愿和利益,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入21世纪,世界多级化进程加速推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多边外交空前活跃,新兴经济体国家迅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带来了国际体系转型和大国关系新的调整。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既使是超级大国也无力单独应对,这就要求通过世界各国的参与和合作来解决。其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冷战结束后,世界贸易额迅速增加,资本、技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国公司不断扩展,出现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商品、资本、技术、生产、服务、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使世界各国形成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生产布局,实现资本、技术和人员在全球的优化组合,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赢得了新的空间。其三,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也为新的未来社会的到来奠定着基础。马克思讲过,“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新的变化,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总结,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马克思主义就会实现时代化的要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5月)[1]雅克·阿塔利:《卡尔·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页。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4]《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6]《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0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9]《大西洋月刊》2009年第4月号。

最近更新
学院组织师生观看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四讲[26/06]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焦作市特别能战斗精神”专题讲座[15/03]
学院各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19/10]
学院开展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30/12]
学院党委中心组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30/11]
学院组织集中学习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18/11]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17/11]
学院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5/11]
学院贯彻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深入领会、掀起学习热潮[06/10]
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集中学习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08/09]